close
台灣需要怎樣的設計公司?主持台北創意嘉年華座談心得 

繼九月二十日我主持「創意行銷」如何玩後,十月十六晚上我繼續主持「創意設計怎麼做?」會議進行中我請二位與談人分別談一下個人的創意法寶,包括個人的獨特創意方法與個人過去成功案例。由於陳永基與程湘如二位都算是國內頂尖的設計師,特別是程湘如,在女性設計師中應屬第一,我認識她十幾年並曾邀請她到政大來演講與參加學術研討活動,另一位陳永基先生,從香港來台後,先在廣告公司(印象中好像是李奧貝納)服務,這幾年協助台創中心設計許多製作物頗獲好評,他個人也獲得許多設計獎。 由於與會者大都來自中小企業,針對中小企業而言,如何利用創意設計來幫助行銷?或換個角度來說,設計如何提升企業的行銷力或企業形象的建立?在會中我分別請二位與談人將自己的想法表達出來,就我的觀察程湘如較屬於感性的人,特別對於東方的圖騰、語彙較敏感;相反的陳永基則較理性,作品也偏向竊業品牌識別與產品的包裝設計。 在現場我分別要求針對作品做個案說明,特別是個人印象深刻的作品,首先程湘如介紹了京兆尹月餅包裝、客家桐花祭周邊商品、台東稻米達人邱垂貞的總統米包裝、還有幾家農會產品的包裝,整體而言,她的作品擁有豐富的個人風格,在會場上我稱讚她是華人地區女性設計家第一把交椅,目前她也在南部的東方技術學院的視傳系擔任專任的助理教授職務,非常不簡單橫跨實務與學術兩棲的設計家。 陳永基則介紹不少品牌設計案例,較有印象的是東森巨蛋(很可惜公司已經被台北市政府強行接收而結束)、多普達、海師傅漁產等…會中他提到一件插曲,有家大公司在挑設計公司時選到他,選他的理由倒不是因為他的設計專業,反而是因為他公司是在公寓內,因為是舊大樓沒有電梯,客戶認為這家公司應該不會chare太高,聽了讓我覺得很無言,許多大公司仍然抱持著設計是多餘的心態,這樣怎麼去跟國際競爭? 另外,陳永基在會中作了一項比喻讓我覺得非常貼切,他說我們去看醫生時不會要求醫生提供幾種治療方法給我們去挑選,因為我們相信醫生是專業的,但是我們設計行業為何要提供好幾樣設計作品給客戶去挑?難道我們不是專業嗎?這真是發人深省的一段話。 一個國家文明與社會進步與設計產業的進步息息相關,歐洲幾個已開發的國家如英國(美術工藝運動的發源地)、德國(包浩斯與烏姆Ulm設計)、法國(新藝術Art Nouveau)、丹麥(插畫黃金時代)、荷蘭(De Still)與瑞士(Swiss International Style)在設計運動中都占有一席之地,美國在二次世界大戰後崛起,像New Wave、Postmodernism與New Tech風格,特別是美國的廣告設計一直以來都居世界首位,1980s年代我在美國留學,在猶他大學與設計大師McRay Magleby及Raymond Morales學習,當時正是現代主義與瑞士風格流行的時期,從台灣到美國讓我見識到世界一流的設計,在那裏學習至今仍受用無窮。 設計不懂行銷怎麼混?這幾年政府不斷推行所謂創新設計與品牌台灣的概念,請與談人說明設計公司如何協助企業建立自我的品牌。以我自己的經驗來看,這幾年在東森購物協助顧問工作,或是在其他單位,例如:CAS台灣優農會、農委會、台創設計中心,發現一般人以為建立品牌就可以獲利,其實品牌的門檻高,除非要長期經營否則成功機率不高,有些業者以為建立了品牌的識別(Visual Identity)就是完成了品牌塑立的工作,其實這只是第一步而已,後續品牌傳播的工作才是重點,也是要花錢投資的部分,很多業者看到這樣就怯步了,不做品牌傳播就前功盡棄了,因為困難才開始,沒有完成品牌傳播不僅無法建立品牌資產,最基本的品牌溝通都沒做到。 學設計必須要學行銷!這幾年知識越分越細,過去設計附屬在美術領域時,不學行銷,如今設計本身成了大領域,含蓋建築、工設、視傳、空間、環境景觀與數位媒體,但國內設計學院開設「行銷」相關課程的卻是少之又少,頂多只是有廣告學的課,或許有人會問學設計為何要懂行銷呢?道理很簡單,如果你從事的是跟商業行為設計相關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賴建都 教授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